附近400元三小时_附近300元两个小时_同城300带吹电话

您好,淮北工业和艺术学校欢迎您!

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2022-2023学年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02】 【点击量:

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

2022-2023学年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学校各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人社部发布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社厅发布的《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教育厅发布的《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中有关教师继续教育要求,遵照《淮北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2-2023学年度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通知》,充分发挥学校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推动教师教育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现就2022-2023学年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安排如下:

一、学校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长:胡远文  李军

常务副组长:顾宏

副组长:孙玉林、刘学思、丁超、聂邦平、滕芳、王志刚、任虎才

  员:各处室、各系部、培训中心、附属幼儿园负责人

1.制订校系二级教师校本培训方案、教师年度校本培训计划,做好学历提升、双师型能力提升、一体化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工程和新教师入职培训、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骨干教师提升培训、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等专项培训,修订并执行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2.遵照校系二级管理要求,按各自职责要求推进实施并组织好好各单位的校本培训活动和继续教育工作。

3.根据疫情时期继续教育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和推荐各类线上培训,弥补因疫情而导致的全市集中研修不能开展而导致的学分不足。

4.认真执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通知》及省教育厅、省人社厅下发的各类关于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通知要求,足额足时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

5.做好校本培训课时审核认定并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验证工作。

6.实行对各单位和教师的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考评考核工作。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师德建设,更新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聚焦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聚焦课堂,直面问题,突出专业、课程和教师能力建设,贯彻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课程思政要求,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接通的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突出新课标、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增强教师创新精神,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提高教师综合育人水平,为构建技能型社会打造安徽样板。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校系二级管理原则,学用相融。以系为基本单位(行管代课人员按任教落实到所在系),以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因需施训,学用一致,突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在职教师每学年须全员参加校本培训(不少于24学时)。学校统筹负责校级层面的集中教育培训和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落实推动各专项培训。

(二)坚持自主灵活,突出个性。培训要自主、灵活、多元,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注重差异,突出个性。要在立足本校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有效挖掘校内资源和吸纳校外资源。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多种方式为校本培训服务。

(三)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点。中专文化课老师落实以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培训研讨,技工文化课落实以技工教育课标的培训研讨,中专专业课落实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专业、课程、1+X证书的培训,技工专业课落实以工学一体化教学、技工课程标准、课程方案的培训。全体专业课教师要落实以职业资格认定的考证培训。

(四)坚持思想政治引领的原则。开展教师“四史”学习教育和师德专题教育,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培育弘扬高尚师德,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德育人能力,激发教师涵养师德的内生动力。加强思政课教师专项培训和队伍建设,加强全体教师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的研讨和培训。

四、培训内容

1.师德师风培训。将师德师风教育列为校本培训第一课,组织集中学习贯彻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印发《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师德专题教育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广大教师政治素养和师德涵养。将师德师风建设政策法规解读、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路径、职业院校师德建设与教师教育效能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成长、中华文化与师德培育、师德师风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应对、师德师风评价标准及细则、师德师风建设案例分享等作为培训重点,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自觉增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识,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诚实守信,文明执教;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思想品位和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个人涵养和业务水平,努力做到内修于心、外化于行,塑造真善美相统一、学生憧憬爱戴的良好教师形象。

师德培训不低于8学时。

2.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围绕教学实训基本环节、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拓宽和更新专业知识,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训练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研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交流分享课程改革经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培训,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师。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技工教育一体化教师标准,通过跟岗访学、顶岗实践等方式,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一个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加强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培养,培育教学创新团队,实现教师在工匠精神、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指导、创新创业、“双师型”教师等方面提升。

教师教学和专业及双师能力校本培训不少于16学时。

3.继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实施。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加强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作用发挥,强化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发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培训、信息化能力素养培训。

信息化教学培训不低于8学时。

4.加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组织和鼓励教师以课题研究为平台,通过参加教育科研培训,同时阅读大量有关教育科研的书籍并结合教师教育的教学实践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及时更新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转变观念,增强教育科研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强化教育科研意识,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努力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在教育科研不断总结经验并指导教学,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自我专业发展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形成科研成果。对全体教师开展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培训、课题研究培训、论文撰写培训、教研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培训、国家六个100团队能力培训、课程思政培训、一体化教学培训。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训练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研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交流分享课程改革经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教师科研能力培训不少于8学时。

5.20212022两年度新进教师培训。针对新教师特质和实际,开展跟进式校本培训,帮助新教师更好适应新环境、新岗位、新角色。

新教师专题培训不少于8学时。

6.职业教育办学和国家政策及理论培训。根据办学目标、发展规划、教师发展水平和教学要求,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中高职一体、高职办学等方面的专题培训。

办学及升格培训不少于8学时。

五、培训形式

以系本为主,校系二级实施。学校可以采取专家讲座、专题研讨、讲座交流、课题研究、教学比武、网络研修等方式开展校本培训。各教学系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研讨、教研组活动、读书活动、案例教学、课例研评、观摩互动、成果展示、公开课教学等开展专题培训。

六、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教学系建立以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负责人员。要将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主要成员列为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具体指导学科信息化教学研修。

2.科学制定方案。各教学系要制定符合本系专业学科实际、培训目标明确、培训课程(内容)设计科学,可操作、可实现、可考核的系本培训方案(计划),避免出现表述不清、内涵过大、任务过重、项目凌乱、无序规划等情况。

3.落实备案制度。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机制规范培训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学校各单位于93日前将《2022-2023学年度xx教学系校本培训计划》报学校科研处,学校科研处汇总后报市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备案。报送时,纸质版须由教学系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电子版同步报送。

4.加强过程管理。各单位要加强校本培训过程管理,规范校本培训档案建设,做到四有:有案(计划)、有内容、有过程资料(包括培训时间、地点、主讲人、考勤记载、学习笔记、个人总结、培训考核等)、有总结(成果)及成果应用。

5.做好学时登记。各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按照校本培训计划的学时安排及教师参训情况,如实做好学时登记工作(学时除《教师专业发展考评报告册》24学时外另计),并安排专人将相应学时记录到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证书上,加盖学校公章。

学校将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对各教学系落实校本培训方案(计划)、开展培训情况及《教师专业发展考评报告册》填写及学习日常检查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评估范畴。

 

                          202291